配资正规配资门户主要任务就是投放常规炸弹
从五十年代引进苏联技术起,中国空军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轰炸机体系,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轰-6从最初的中程轰炸机,慢慢演变成可以搭载高超音速导弹的战略平台,范围涵盖第一、第二岛链,甚至伸手触及美国本土。
现如今,轰-6K和轰-6N已经成了反航母作战和远程打击的中坚力量,而那款具备隐身和全球投送能力的轰-20也快要亮相了,说白了,中国空军正从“区域威慑”逐步迈向“全球威慑”。
在这一路飞快地推进中,中国到底打算怎么布局自己的空中战略?而美国军方又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?
轰-6K横空出世
提到轰-6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老旧的图-16的翻版”,毕竟它最早就是照着苏联的图-16设计的。那时候,上世纪50年代,中国刚刚起步,西安飞机厂在1961年接到任务,开始生产这款飞机。
最初的轰-6,说白了就是一架中程轰炸机,飞的距离不算特别远,主要任务就是投放常规炸弹,大致可以算是“空中投弹平台”。不过,中国人可没打算就这样一直沿用原来的模样,反而一点点进行升级改造,把它打造成为能够支撑战略威慑的硬核装备。
1965年中国进行原子弹试验那会儿,轰-6已经亮相了,还参与了模拟核弹投放的任务。这事一看就知道,它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“战略角色”的潜质,绝不是那种只能干点杂活的普通飞机。
到了80年代,轰-6A终于可以投放核武器,不再只是用来扔普通炸弹的“跑腿”飞机。从那一刻起,它才真正跨过了战略打击的门槛,具备了应对重大任务的能力。
到了2000年代,真正的大提升才开始铺开。2007年,轰-6K完成了首次飞行,到了2009年正式加入部队服役。这一型号成了整个系列的转折点,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换了“心脏”,撞上了俄制D-30KP-2涡扇发动机。
看到轰-6的动力一振作起来,续航距离立马飙升,最高能飞到8000公里,作战半径也突破了3000公里。就拿第一岛链来说,加上周边那些敏感地区,它随时可以去,也能迅速返回,压力一点都没有,轻松搞定,覆盖范围相当宽广。
不光是飞得远,它的打击手段也变化挺大,轰-6K的机翼下面有六个挂载点,能搭载各种远程巡航导弹,和以前那种“飞过去扔炸弹”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了。
现在它变成了个“空中导弹库”,不用让人冒险去敌人防区内,远远就能发射导弹,既安全又能吓唬对手。而且,它的雷达和航电系统也全部升级了,不再是瞎子摸黑的状态,而是能实时融入现代化的信息战体系,操作灵活多了。
大约在2018年前后,中国又展现出了轰-6N,这款飞机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机头多出了一根空中加油管。这根管子别看不起,它可是让轰-6N的飞行距离直接拉长到9000公里,作战半径也能达到4000公里,比轰-6K又进了一步。
更重要的是,轰-6N还能搭载空射弹道导弹,这玩意儿既能装核弹也能挂常规弹,攻击威力远比一般的巡航导弹强多了。这一变化让轰-6系列一跃成为了战略武器的主力,地位一下子稳当了不少。
到现在,轰-6家族还在不断推陈出新,现役的数量已经超过231架,规模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部队之一。别看它的原型挺老,但经过一次次升级改造,这家伙已经彻底变了模样,从最开始的“投弹手”变成了现代化的远程打击平台,功能和性能那是越来越强劲了。
轰-6彻底翻身
轰-6的改进可不仅仅是性能上的升级而已,更是彻底改变了它在战场上的位置。到了上世纪90年代,比如1996年台海危机那会儿,中国空军的轰-6飞得远么?答案是不够,航程太短,显得有点吃紧。
那时候美军航母一旦靠近,中国的轰炸机根本飞不到,更别说威胁了。而现在情况可完全不一样,轰-6K和轰-6N的作战半径都变得很大,能轻松覆盖第一岛链,甚至能达第二岛链,这下西太平洋的局势可就彻底改头换面啦。
2016年南海局势一紧张,中国空军就派出了新升级的轰-6亮相,狠狠展示了维护主权的真本事。更猛的是到了2023年6月,南海上出现了中国某轰-6K机组,对美军“里根号”航母打击群进行了超低空突防,场面够精彩。
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实战演练,不是走个过场那么简单,机组顺利完成任务,还因此被授予“时代楷模”的称号。这也说明,轰-6已经具备了真正的反航母能力,真实战斗力是靠谱的。
要是说轰-6让航母们挺头疼,可不是因为它自己那么厉害,而是挂上的导弹起了大作用。美军的航母战斗群防线大约能罩住1000公里范围,可是轰-6N能在更远的距离上直接发射长程导弹,这一招,真是让航母们不得不提防。
大家都知道,最具代表性的导弹之一就是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鹰击-21。这款高超音速导弹,射程大概在1000到1500公里左右,速度也不慢,能达到6到10马赫的水平。
更厉害的是,它在最后阶段还能突然改轨,轨迹变得难以预料,连美军引以为豪的“宙斯盾”系统都难以精准拦截。鹰击-21体格挺大,差不多有9米长,重量也接近4吨,不过威力可是相当惊人。
一枚就能让驱逐舰或巡洋舰严重受损,轰-6N还能一次挂两枚弹药。如果几十架轰-6同时发起全力攻击的话,整个航母战斗群都会面临巨大压力。
更关键的是,中国的反航母体系不光靠轰-6单兵作战,而是一整套“组合拳”。空中有轰-6KN发射导弹,地面则布置着东风-21D、东风-26、东风-27这些中远程导弹,射程范围大概在1500到4000公里左右。
海上还有055大驱、052D驱逐舰等主力舰艇,也能发射鹰击-21。空基、陆基、海基三者协作,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打击体系。面对这套体系,任何航母编队都得小心应对。
所以啊,才导致在2024年好几回台海军演时,美国的航母都不敢随便靠近。不是它们不想摆出架势,说白了,它们心里头清楚得很,一旦硬碰硬迎上去,迎来的是系统的火力网,不是那么简单的点对点威胁。
美军未成型时,中国已领先一步
轰-6的经过升级后,让中国在战略轰炸机方面站稳了脚跟,不过他们可没打算止步于此。接下来要亮相的,是两款更具突破性的空中力量:一个是轰-20,另一个就是MD-22高超音速飞行器,绝对让人期待。
轰-20这个项目起步于2016年,大家觉得它差不多快能首飞了,预计在2030年代左右正式服役。从公开的消息来看,它采用了飞翼设计,外形看起来跟美国的B-2和B-21有些相似,续航能力能达到8500到10000公里。
2021年,空军发布了一段招飞的宣传片,里面有个影像,看着像是轰-20的模样,这一下子就引发了外面各种猜测。再看看官方怎么说,轰-20具备隐形性能,不仅能挂常规弹药,还能携带核武器,打击范围可以覆盖全球。
它其实就是中国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,也算是完善“核三位一体”的重要一招,到了2024年,中国空军高层还直言不讳,说轰-20“很快会宣布”,根本没有技术上的难题,这让外界对它的正式亮相充满了期待。
和轰-20比起来,MD-22更像是“未来的武器”,它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,参数让人震惊:机身长10.8米,重量4吨,最高速度能达到7马赫,航程能跑到8000公里,还能多次重复利用。
它能在20到100公里的边缘空间里飞,基本上两小时就能把全球目标给覆盖到妥妥的。它的小验证机MD-19已经跑了9次试飞,成功验证了从亚音速到高超音速的整个飞行过程,说明这条技术路线挺靠谱的。
MD-22载荷能达600公斤,可以挂上3到4个小型核弹头,不光速度非常快,还能灵活机动调节轨迹,拦截起来难度特别大。
跟老式弹道导弹比起来,价格更亲民,机身的隐身能力和气动性能也强不少。再拿美国那款正在研发的高超音速无人机一比,中国的MD-22明显早早地领跑了。
专业股票配资论坛,股票如何10倍杠杆,亿富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个人配资炒股“主要是以前孩子班上有共饮一个饮水杯的水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