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配资合同孩子们看画时就会问‘为什么荔枝拿着牙刷’
画笔点亮乡野
7月的从化区良口镇,荔枝林的清香漫过黛瓦白墙。沿着良平村的石板路往里走,一幅幅色彩明快的墙绘突然映入眼帘——夯土墙面上,鲜红的荔枝正“咧嘴笑”,旁边的卡通牙齿举着牙刷打招呼,几位游客举着手机围着拍照,快门声此起彼伏。这场被村民称为“墙上魔法”的改造工程,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?南方+记者走进良平村,与参与者们展开对话。
村民邓伯:“土墙上长出了新风景”
“你看这颗荔枝,画得比我家树上结的还精神!”72岁的邓伯站在自家外墙前,手指轻抚墙面的颜料。斑驳的水泥墙曾是他的一块心病,雨水冲刷出的沟壑像皱纹一样爬满墙面。“以前来串门的亲戚总说‘你们村太旧了’,现在他们都羡慕我家外墙成了‘艺术品’。”
画笔点亮乡野
邓伯回忆,墙绘开始的第一天,他搬着小马扎看了整整一上午。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蹲在地上调颜料,把他随口提的“小时候爬过的荔枝树下有小鸡溜达”记在本子上,第二天就真的画进了画面里。“有天早上,我孙女拿着颜料也想画,那些娃娃就让出一块地方教她涂色,现在她每天都要去看看自己画的小荔枝。”
说话间,邓伯的老伴端来一盘黄皮:“这是给孩子们留的,他们画画时总说渴。”她指的是实践团的大学生志愿者,“这些城里来的娃能吃苦,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还在画,我们看着都心疼。”
实践团指导老师李文俊:“让墙绘成为会说话的文化纽带”
“我们不是来‘美化’乡村,而是来‘对话’乡村的。”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“彩绘荔乡”实践团指导老师李文俊蹲在尚未完成的墙绘前,手里拿着卷尺测量比例。他身边的志愿者正在绘制一幅《荔枝丰收图》,画面里挑着荔枝的小女孩,原型是村里的种荔能手邓婆婆。
李文俊告诉南方+记者,团队在5月就开始调研,发现良平村的两大痛点:“作为‘荔枝之乡’,年轻人大多说不清百年种植史的细节;同时村里老人孩子多,口腔健康知识普及率不足。”这才有了“荔枝+健康”的创意,“比如这幅画里,我们把荔枝卡通化,孩子们看画时就会问‘为什么荔枝拿着牙刷’,我们就能顺势科普荔枝甜度高,易龋齿等护牙知识。”
村委会主任梁可枝:“游客带着相机来,钱包也打开了”
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,挂着两张对比图:左边是斑驳的村道,右边是如今的墙绘打卡点。“这是我们村今年最珍贵的‘成绩单’。”梁可枝指着数据统计表,“墙绘完成后,周末游客量从每天几十人涨到上百人次,农家乐收入持续上升。”
▲村中的孩子们在墙体绘画。周子善 供图
她领着南方+记者走到村口的农家乐,老板娘梁姨正忙着打包荔枝。“以前中午都没客人,现在要提前预订。”梁姨手机里的订单备注写着“来拍墙绘”“想尝尝画里的荔枝”。更让她惊喜的是,有游客把墙绘照片发上网后,有人专门打电话来买荔枝,“今年的荔枝大丰收,我们原本还担心会卖不完,现在反倒供不应求了。”
志愿者周子善:“我们收获的比付出的多”
“大叔,您看这个颜色行不行?”有艺术设计专业背景的周子善同学举着颜料盘询问村民。这位95后男生晒黑了不少,手上还沾着洗不掉的颜料。“来之前以为是我们教村民,来了才发现是互相学习。”
他记得有天画到傍晚,65岁的邓婆婆搬来竹凳让他们休息,还讲了荔枝树的传说:“婆婆说以前村里缺水,祖辈们背着水浇树,才有了现在的荔枝林。我们立刻改了画稿,加了挑水的画面。”这些天,他的画本里多了不少素材:“这位是种荔能手,那只是荔枝树下的小鸡,他们都是良平村最美的风景。”
▲梁可枝在墙体绘画。钟慈琳 供图
口腔医学专业的许韵榆同学则在教孩子们刷牙:“我们设计了‘牙齿保卫战’的墙绘故事,孩子们现在会提醒爸妈‘要像画里说的那样刷牙’。” 她说这段经历让她坚定了回乡工作的想法:“乡村需要专业的人,但更需要愿意蹲下来倾听的人。”
共青团良口镇委员会钟婉儿:“让良平模式长出更多新枝”
“良平村的实践证明,乡村振兴不需要‘高大上’,关键是找对‘小切口’。”共青团良口镇委员会钟婉儿介绍,如今良平村的村道已经成为周边地区的新晋打卡点,周边村落已开始借鉴经验。这有望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良口镇,带动各村的消费,促进经济发展。
▲墙体绘画成果。胡俊辉 供图
夕阳西下时,村文化广场上热闹起来。孩子们围着墙绘玩游戏,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,或下棋聊天,或跟着音乐跳起广场舞。画笔落下的地方,不仅是色彩的绽放,更是乡村生命力的苏醒——当艺术真正扎根土地,当村民成为创作的主角,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斑斓。
南方+记者 欧阳胜勇
专业股票配资论坛,股票如何10倍杠杆,亿富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专业配资杠杆|股票在线配资公司也就是农忙时要先征发富庶的人
- 下一篇:没有了